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4-25
關英才
《鐵樹花》劇照記者 朱超逸丁 攝
近日,由山西省戲劇協會會員、著名劇作家暢緒長先生主創,臨猗縣眉戶劇團精心打造的眉戶現代戲《鐵樹花》,傾情上演。這是一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頌揚血染的戰友情誼,謳歌老一輩革命者初心和信仰的紅色劇目。全劇以父子情、夫妻情烘托生死戰友情;以兩代人的恩怨糾葛化解過程,表現了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的主題。全劇以巧設的懸念,吊起觀眾胃口;以跌宕起伏的情節,引人入勝;以昂揚的格調,鼓舞人心;以精彩的演技,感染觀眾,堪稱一出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好戲。
設懸念、抖包袱, 刻畫戰友情深
該劇一開始便是懸念:新娘子楊嵐蘭喜沖沖步入新婚典禮,但拜高堂時卻遭到公爹缺席、婆母不見的尷尬境遇。她喜慶頓化羞慚淚,踉踉蹌蹌跑回娘家。兒子新婚是喜事、大事,公婆自然要出現受拜接福,但新娘子楊嵐蘭卻拜老無應音。這是為什么?兒子的終身大事,作為長輩怎會這樣荒唐?這處懸念暗示:眼前雖無聲,原委藏驚雷,僅此一筆就抬高了存疑的分量和意義。
設下懸念,就要抖包袱。作為新娘子的母親,必然要找新郎鐵楠的父親鐵欣問個究竟。面對逼問,鐵欣不得不說出真相,原因果然重大。編劇在這里用了兩個插敘,一是再現了抗美援朝中的一個場面:槍聲大作,炮聲轟鳴,硝煙彌漫,鐵欣和戰友劉海陷入重圍。鐵欣中彈受傷,掙扎著說:“我不行了,掩護你突圍!”劉海寧死不舍戰友,奮不顧身背著鐵欣沖出火海。從此,兩人結下了生死情誼。
二是場面切換為:“文革”期間,因鐵楠的告密,劉海被誣陷致死,鐵欣與鐵楠結下矛盾、父子反目。鐵欣潸然淚下,朝鐵楠怒吼:“咱們一刀兩斷,我永遠都不會原諒你!”鐵欣怒火中燒,撲身倒地,將拐杖摔出老遠,趴在地上,指著鐵楠吼:“滾!滾!”這個動作,體現了一位老志愿軍戰士刻在骨子里的生死戰友情。
寫愛情、寫人情,突顯初心信仰
全劇表面看似濃墨重彩地寫父子情、夫妻情,實際上卻是在寫老一輩革命者的初心、信仰。
鐵欣與鐵楠雖然一刀兩斷,但血脈相連,怎能說斷就斷呢?當他聽說鐵楠結婚,也是百感交集,感嘆兒子“十年來他孤身闖蕩終成器”,慶幸他“牽了手,圓了夢有人相依”,話語中滿滿的牽掛和欣慰。當他動完手術病愈后,知道是兒子為他獻了幾寸血管,迫不及待地說:“走!走!咱一家人去醫院看鐵楠!”割舍不了的父子情溢于言表。
而鐵楠,因對父親一直心懷愧疚,思父愛父癡心一片。他有了寶寶后,并沒有陶醉在初為人父的狂喜中,而是“抱著我的娃,想著我的爸。他叫我爸,我叫你爸,爸爸爸”,思父愛父之情真情流露。當鐵欣動手術急需幾寸血管時,鐵楠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生命是爸媽給的,只要能讓他老人家轉危為安,不要說幾寸血管,就是要心、要肝,我都情愿!”將父子連心、骨肉至親之情表現得酣暢淋漓。
劇中對鐵楠和楊嵐蘭的夫妻情寫得更是火熱:楊嵐蘭在新婚典禮上雖然受了冷遇,但她堅信,鐵楠心有真愛。她深情回憶:昔日他們二人“同在村里把隊插,同把人生劃,夏天相偎河塘,冬日同圍火爐,牽手回城,并肩創業。自信此愛沒有假?!碑斔婅F楠對父親有愧,又不能近前盡孝時,急得“解鐵扣無奈何手缺利器,推隔墻欠良方我心著急”。眼看鐵欣、鐵楠冷冷僵持,她又“兩年來縫家補破不放棄”。
當鐵欣患病住院、病后康復,需要照顧時,她為了替夫行孝,甘愿以護工的身份守護床前,侍奉左右“滴滴水珠報涌泉”。
鐵楠對妻子的孝行善為感激涕零,說:“沒有你,哪有今天我和爸血脈接續傳承的奇跡?!彼不貞浧鹆撕蜅顛固m的第一次約會:“我們雙腳埋進青草窩,我們的影子倒映小溪里……”憶不盡小夫妻的甜蜜。
正如楊嵐蘭所說:“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恰如一對泥人,打碎了重新捏起,分不清哪個是我,哪個是你……”
編劇寫父子情、夫妻情,筆觸細膩,真切動人。但“項王舞劍意在沛公”,編劇真正要贊揚、歌頌的,并不全是父子情深、夫妻恩愛,而意在通過他們,弘揚志愿軍戰友之間的生死情誼,以及老一輩革命者的初心信仰。
鐵欣、鐵楠之間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兒不孝、父不慈,而是因為鐵楠的出賣,鐵欣的老戰友、志愿軍戰士劉海被迫致死。鐵欣絕不能饒恕兒子這等劣行,他眼中噴火,聲嘶力竭地喊:“兔崽子,他是戰斗英雄,是你爸的救命恩人,是新中國的功臣??!”鐵欣的憤怒,是出自國家的利益、出自戰友情深、出自一位老革命戰士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他將這初心信仰看得比父子之情更重、更珍貴。
推情節、設細節,意在精神傳承
該劇善推情節,巧設細節。劇情既符合邏輯,又出人意料;既注重生活實際,又不忘藝術升華;既不違背事情發展順序,又緊緊圍繞精神傳承。該劇敘述自然,卒章顯志,把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的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
該劇從兒子新婚大喜,父母公然缺席開始,之后所有的情節都是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鐵楠對父親、對救父恩人心懷愧疚,“多少回認錯,多少次上門。多少月愧疚,多少年傷心。跪膝下,跪日落,跪月沉。表愧疚,道悔恨……”楊嵐蘭愛屋及烏,“縱然是懺悔路上千難萬險,我和你同船共渡心手相牽”,她以護工身份替夫照顧患病的鐵欣,以保姆名份侍奉公爹,一干就是十幾年。演員程佩那情深意長的“行孝道,日月長,一天一寸用心量”“行孝路,不惆悵,甘以朝陽伴夕陽”等唱段,更加突顯了楊嵐蘭的真情。
其間,編劇又巧設了兩個細節:讓楊嵐蘭在伺奉鐵欣中失口叫了一聲“爸”;讓楊嵐蘭按鐵欣的口味做了一頓臊子面。這兩個細節既反映了兒媳婦楊嵐蘭替夫贖罪的真誠和無微不至,又是真情流露的必然,為以后破鏡重圓埋下了伏筆。
在長期的陪伴中,她“聽著你講故事跪膝下,仰頭淚眼望著爸。心中縈繞著戰旗如畫,臉前浮現出英雄廝殺……”何其虔誠、何其用心。
當鐵楠聽說老父親做手術需要幾寸血管時,他毅然為老父親獻出自己的血管,以彌補昔日的過失。扮演者許騰飛在趕赴醫院的路上,冒著風雨,跌跌撞撞,急切、踉蹌、出神入化的表演,更好地體現了鐵楠認錯之深、改錯之切。
鐵欣用特殊的形式,用鐵肝義膽、初心信仰教育了后輩,終于迎來了兒子、兒媳的脫胎換骨,迎來了鐵樹開花。全劇立意高深,是一出傳承紅色基因的好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