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 id="oz7sa"></s>
    <u id="oz7sa"><meter id="oz7sa"><wbr id="oz7sa"></wbr></meter></u>
    <span id="oz7sa"><u id="oz7sa"></u></span>
  • <span id="oz7sa"><u id="oz7sa"></u></span>

    <s id="oz7sa"></s>
    <span id="oz7sa"><u id="oz7sa"></u></span>
  •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旅游帶“富”

    ——從萬榮縣廟前村被評為“山西省鄉村旅游振興示范村”說開去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4-24

    本報記者 陳永年 通訊員 馬逢春

    進入萬榮縣境內,沿著李后(李家大院—后土祠)旅游路一路向西,便到了榮河鎮廟前村?;掖u白墻、綠樹紅花,春日的廟前村,給人欣欣向榮、心曠神怡的舒暢感。2022年,廟前村被評為“山西省鄉村旅游振興示范村”,這個極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村子,近年來依托旅游產業帶民富了起來,成為了該縣實現鄉村振興的“標桿”和“樣板”。

    生態好起來

    底色“彩”

    廟前村在萬榮不算大,但區位卻極其特殊。這里是汾河匯入黃河的最后一道關卡,承擔著水質檢測等“國字號”任務,高標準做好生態建設,自然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暮春時節,從廟前新村一路漫步,品種繁多的綠植開出各色的花。站在望河臺極目遠眺,黃河、汾河在夕陽的映襯下,呈現出“榮光冪河”的美景,不時落到腳邊的珍稀鳥類,也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生態建設,正在廟前村產生出“金山銀山”的強力效應,水質就是生態建設的一個重要檢驗標準。

    之前由于汾河水質一直處于劣Ⅴ類,汾河在廟前村入黃口顯得與黃河“涇渭分明”。在汾河入黃口,運城市生態環境局萬榮分局局長薛鋒回憶道:“原來入黃口處的汾河水有點發黑,黃河水顏色偏黃,黃黑相交處有一條明顯的線,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分界線了?!?/p>

    近年來,作為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以生態防護、溝壑水保治理、生物多樣性恢復和防汛搶險聯通等五大項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治理保護工程分步實施,主戰場就在廟前村。

    該縣副縣長王肖龍介紹,萬榮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通過護堤、治坡、保土、植綠、增濕、架橋等工程,極大提高汾河防洪標準,大幅改善水資源涵養和循環利用,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

    記者在廟前村看到,汾河的河水蜿蜒曲折,一泓清水緩緩匯入黃河。不遠處,“榮光冪河”4個大字十分醒目。如今,汾河水便在這里映現著綠水青山,日夜不息,把清澈達標的河水送入黃河的懷抱。

    傍晚時分,在萬榮旅游的河南游客李科淼邊開抖音直播邊和記者聊天。他說,在這里,黃土高原的底色是彩的。

    景點靚起來

    旅游“熱”

    素有“海內祠廟之冠”的后土祠景區就坐落于榮河鎮廟前村,每年,民間的自發祭祀活動和前來觀光祈福的游客絡繹不絕。但多年來,除后土祠之外再無看點,2個小時旅游就結束成為廟前村人記憶深處的“痛點”。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給廟前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以后土祠為中心,東西兩側大力度實施環境整治提升,原來105戶村民順利搬遷到了村東新村,為景區改造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發展空間。

    后土祠隨即開啟了4A級景區創建:高標準改造了游客服務中心;實施了后土祠東區整治改造工程,建設后土文化博物館;歷年節慶時期舉辦特色民俗活動,邀請海外游子回鄉祭祖……

    再后來,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開通,則是開啟了旅游景點由點及面的“全新篇章”。近年來,萬榮陸續新建望河臺、黃河農耕文明雕塑園、北辛舍利塔、黃河觀鳥臺、萬畝荷塘等多個景點,大力度的投資、大手筆的建設,吹響了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也極大地豐富了后土祠的旅游觀光體量。配合縣上的“大動作”,廟前村也通過大面積栽植水稻、蓮菜等多種水生農業植物,改善環境的同時增加群眾收入,也打造出了富有黃河特色的景觀。如今,春天看鳥、夏秋看蓮、冬看蘆葦,成為廟前村吸引各地游客的一個重要看點。前來觀光、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停留時間越來越長,不少地方成為外地游客來萬榮旅游的必到“打卡地”,在廟前領略黃河美景、沿著黃河游萬榮,正在逐漸成為該縣一個重要的旅游品牌。

    去年8月,“打卡中國·最美地標——你好,山西!”網絡國際傳播活動暨“網絡名人關公故里行”主題拍攝活動在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盛大啟動,各國的網紅博主競相打卡,“老外們”對美景贊不絕口。萬榮的美景,正通過越來越多的“朋友圈”名揚海外。

    配套全起來

    群眾“富”

    這段時間,榮河鎮鎮長廉曉鋒帶著一班人在廟前村幾個民俗項目輪流蹲點駐守,項目上有困難,他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也一天天看著幾個項目在快速進展。這幾個項目,村里的群眾同樣非常關注。

    廉曉鋒說,鎮上新上的幾個民俗項目,就是抓住旅游的“窗口期”配套建設的,讓各地游客在現在玩好、逛好的基礎上,更能吃好、住好,把更多消費留在廟前村,讓村里更多群眾吃上“旅游飯”,鼓起“錢袋子”。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市場的需求、群眾的期盼、發展的需要,更讓萬榮干部有了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廟前村在外企業家陳國旗,就是榮河鎮干部利用企業家新春返鄉時機招引回來的。

    在自己家鄉投資建設黃河人家民宿項目后,從事外加劑產業的陳國旗從江蘇到萬榮來回奔波的路程就變得固定下來。政府出資改造好硬件后,剩余的工作就是陳國旗團隊干了。

    進入項目現場,從外立面到內裝修,“原汁原味”的感覺很清晰,鄉土氣息也很濃郁。堅持民宿本身的本質特征,充分利用好原有的景和物,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鄉村特色,在項目前期規劃上,企業家和當地干部意見高度一致。

    “這是1號樓,改造面積1660㎡。這是3號樓,設有餐飲包間、棋牌室、健身房、浴室等休閑娛樂室……”陳國旗對項目情況如數家珍,對發展前景更充滿信心。

    采訪中,榮河鎮黨委書記李永強對記者說,黃河人家民宿這個項目填補了萬榮境內黃河岸邊的民宿空白,鄉黨委、政府把它作為后土祠景區旅游發展的增長點來打造,通過這個項目帶動更多旅游經濟增長極。

    記者在廟前村看到,準備投入使用的游客服務中心、商貿一條街、生態停車場等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地群眾參與、投資、建設的熱情也正高漲,老百姓吃“旅游飯”、走“旅游路”、發“旅游財”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通過旅游助推實現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