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網韓城頻道發布者:張林逸 孫博 范增輝時間:2023-03-16
一片試驗田,打通了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也牢牢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在韓城市西莊鎮薛村有這樣一塊田地,面積不大,卻發揮著顯著的作用,當地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在這塊試驗田里,篩選適宜的小麥新良種,服務當地的群眾百姓。
驚蟄已過,氣溫回暖,位于韓城市西莊鎮薛村的田地里,經歷漫漫寒冬洗禮,麥苗開始吐綠,進入返青階段。韓城市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早早來到試驗田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穿梭在嫩綠的麥田中,調查試驗小區麥苗莖蘗和次生根等的長勢,并為附近過往村民講解春季小麥管理方法。這片試驗田的“主人”是薛村的小麥種植大戶劉甲貞,經過一年多的“跟班學習”,劉甲貞的科學種田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劉甲貞說:“農技上把這個試驗做到咱這塊,方便了咱們(群眾)農技咨詢,及時(接受)病蟲害防治的指導,水肥化的施加給我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給咱們夏糧豐收打好了基礎?!?/p>
韓城市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王宇玲說:“咱農技中心從去年10月份把這2個大的試驗放到這塊,主要想通過一些先進的技術措施的跟進,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起到更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打通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周邊群眾咨詢了近500人次,群眾對先進的技術都能及時的在每一個農時環節掌握好,使周邊群眾的種植水平都能大大提高?!?/p>
一片試驗田,忙碌的是農技工作人員,受益的是廣大的韓城群眾。近年來,韓城市糧食生產工作按照“穩面積、提單產、降成本、增效益”的思路,加快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韓城市農業農村局先后成立了8支糧食生產技術服務隊,開展田間技術培訓、指導和宣傳。從苗情、墑情、草情、病蟲情分類技術指導種糧大村和大戶40多次,為糧食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通過試驗示范國家或陜西省定審的適宜本區域種植的小麥新品種,經過6年的努力,篩選出了適合當地種植的水地品種3-5個,應用推廣面積2萬多畝。
韓城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高民俠說:“咱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農技人著重要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我們抓了一個試驗,這試驗從兩方面工作做起,一個是品種方面,再一個是密度方面。品種的話我們落實了12個試驗品種,這是為咱們韓城篩選優質、高產品種;密度這塊重點就是從5個密度抓起,為咱韓城篩選合理的密度種植,防止密度過大倒伏,密度太小單產提不上去。通過這個試驗我們篩選了優質的品種,合理的密度,總體上提高單產,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p>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