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7-13
大禹渡黃河風景區位于山西省南大門的芮城縣城東南10公里的黃河之濱,占地面積650公頃,依崖傍水,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素有“黃河明珠”、“北國江南”之稱,是一處融合黃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水利文化為一體的黃河風景游覽區。
“萬里黃河神游處,千年驛道大禹渡?!睆氖分两?,萬里黃河兩岸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僅此一處,這里有許許多多大禹治水的美麗傳說和動人故事;這里生態環境優越,百萬林木四季蔥郁,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有“森林氧吧”之美譽;這里有經地礦部檢測富含鍶、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清冽甘甜,長流不息;大禹渡人借用天然神泉水資源,打造出具有大禹渡品牌的水、酒、醋、茶等地域特產。這里有萬里黃河第一游?——黃河游氣墊飛船,又稱“水上飛機”,水陸兩用,是山西獨有的黃河旅游項目,作為我省一大旅游品牌,在山西首屆旅游博覽會上引起極大轟動;這里有兩側落差110米,連接大禹渡狀元嶺至對面河南灘涂地的跨黃河滑翔飛艇,這里有萬里黃河第一廟——禹王大殿,是最大的朝拜大禹圣地;這里有中國臺階建筑奇跡——禹廟臺階滴水奇聲,與墨西哥瑪雅金字塔的“雨滴奇聲”異曲同工,中央電視臺攝制組專程來現場勘查并拍攝了專題片“古廟奇聲”,在10套《科技之光》欄目進行了播出;這里有國內第一尊大型動態觀音——“花開顯佛”靈動妙顯,普灑圣水,游人臨之,如入仙境,堪稱國內動態觀音之最,并且將要打造以圣水觀音實體為背景的大型佛教文化演藝,這里有重建大唐帝國時的狀元橋,游客登橋,飄然欲仙,心曠神怡;這里有被譽為“黃河明珠”的大型引黃高灌工程,是新中國七十年代社會主義建設十大成就之一;這里水上樂園的沖關和游泳項目,在增加你的智力,耐力和自信力同時,驚險刺激,歡樂無比;這里有包括水潭、溪水、汀步等內容的真石筑山水景瀑布景觀,每天還有大型的激光秀表演;這里有黃河流域最大的雕塑大禹像、定河神母雕塑和巨石天書等人文景觀;這里有充分體現黃土高坡土窯洞的特色,集人文景觀、旅游、參學為一體的萬佛園。這里種植著成千上萬畝的桑樹,漫山的薰衣草,牡丹,以及玫瑰花谷,是集采摘,攝影,觀賞為一體的多功能型花草果品基地園。
景區還配套有黃河金三角地區最精品的五星級酒店,是集住宿,餐飲,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酒店,在這里住河景房間,品黃河魚宴,賞黃河美景,感受黃河文化、大禹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近年被山西電視臺、山西日報等五家主流新聞媒體聯合評為“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不能不到的十個地方之一。大禹渡黃河風景區是您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美麗的大禹渡熱忱歡迎您!
【水利工程】
大禹渡揚水工程于1970年開始動工興建,1974年開始提水灌溉,灌溉面積達32萬畝,屬于國家大型農業引黃高灌工程,水利工程以三大顯著特點而著稱,一是一級站采用活動泵車抽水,二是兩廂沉沙池解決了抽黃灌溉黃河泥沙不易處理難題,三是二級站一次揚高200米(一次突破百米極限)的三大先進技術特點為世人矚目,被國外媒體稱為當年中國十大社會主義建設工程之一。
一級站所采用的是移動式泵站,在這我們看一級站直接處于黃河岸邊,從黃河取水,在建站期間這個地方屬于三門峽庫區的淹沒區,每年冬春兩季黃河都會蓄水,蓄水后的水位變化非常的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需求,就設計出移動式泵站,下方的房子就是水泵房,泵房是架在鋼筋軌道梁上的,用絞車繩牽引,如果黃河漲水的話就把泵房拉上來,落水的話再放下去,根據水位變化的需求而設計的泵站,這一設計在國內屬于首創。
一級站抽上來的水是原原本本的黃河水,由于黃河水里含得泥沙量非常大,這個水抽上去后全部都是作為農業灌溉來用,如若把這個水抽上去一呢會造成二級站水泵的磨損,二會造成渠道的淤積,最主要的是會造成莊稼土壤沙化。根據這一需求,又設計出兩廂沉沙池,它是水利工程的第三個特點,主要作用是把黃河泥沙沉淀一下,再把清水抽上去灌溉。沉沙原理是把一級站所抽的水進入沉沙池后,隨著水面得變寬,水的流式平緩,在平緩后大顆粒的泥沙下沉,清水漫過溢流堰匯入集水渠通往二級站,再經過通過二級管道坡抽上去,池內沉淀的泥沙可打開排沙閥用一級站抽水沖走。沉沙池的運用科學的解決了抽黃灌溉中黃河泥沙不易處理的問題。兩廂可以交替使用(長度為220米,池深首端4.2米,尾端8.6米,口寬4.5米-----6米,單廂容積2.1萬立方,可沉沙8千立方)
【定河神母】
這尊草白玉石雕名為定河神母,是以哺乳母親人體為主體,主要表述了塬上的芮城人民依靠大禹渡揚水工程享受著黃河母親生命乳汁的滋潤和深遠博大的關愛。因為芮城是一個十年九旱的半山區,在建站之前,受盡干旱的黃河岸邊人只能看著黃河水向東流去而用不上水資源,它同時也揭示了當時的人們對水的永久渴望和水是生命之源的珍貴。我們把它稱為定河神母源于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在遠古時期,當地的人們常會受到突發泛濫洪水的肆虐,房毀人淹,妻離子散,但是居住在大禹渡一帶的村名卻能夠屢屢躲過此劫,原來在每當洪水泛濫的前幾天晚上,村中的幾個老者總會夢見一個懷抱嬰兒的婦女給他們托夢,托夢告訴他們什么時間將要發大水,往哪里去就能躲過此災難,但每次都很應驗,村民便感覺是女神護佑,就經常在這個地方設壇擺放貢品,敬奉女神。
當年大禹治水期間就經常棲息于大禹渡的崖頭,現在呢我們可以看到大禹渡的崖頭上的那棵柏樹,這是當年大禹在治理水患期間所栽作為治水的標記的,大禹是在此樹下得黃河鯉魚神的點化,從大禹渡這個地方悟出了疏通河水的辦法并由此乘船上鑿龍門,下開三門,終始治水取得成功。大禹渡也就是因為大禹治水由此乘船渡過而被稱為大禹渡,這棵柏樹也是大禹治水所留下的唯一的歷史見證。
大禹在平服水患以后,女神為惠澤一方的百姓,又暗示黃河主流緊靠北岸,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黃河水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是流經大禹渡的黃河水千百年來從未倒岸,一直都是靠北岸流淌,水利工程也就是因為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而修建的,當地的百姓說黃河水不倒岸是因為有神母的保護,所以就把神母稱為定河神母,意思就是說把黃河水平定在北岸的意思。
【黃河游氣墊船】
大禹渡黃河游是1986年開辟的國內第一個黃河水上旅游項目,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游”。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中下游兩岸,是古老而燦爛的民族文化發祥地。中國古代史上有名的河東地區——山西運城,崤函地區——河南三門峽就是座落在這里?!帮L土乃存唐帝俗,川原猶帶夏王墟”。千百年來,黃河以他古樸雄渾的氣勢,奔騰咆哮,川流不息,創造了古老的民族歷史和眾多的文化古跡。遠在五、六千年前,這一帶就已有較大的民族部落,出現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編織等手工業。大禹治水在這里開辟了安營扎寨的戰場,留下了古貢賦通道和夏族遷徒擴張主通道的圣跡。春秋時,運城一帶屬晉,三門峽地區屬虢。戰國時分屬魏、韓。秦統一中國后又分別在此設河東郡和三川郡。秦以后更是人材薈萃,各朝建制延綿不斷。長安、洛陽兩大文明古都的崛起,使這里的地理位置更顯得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凹儆轀珉健?、“唇亡齒寒”、“放虎歸山”、“弦高賣?!?、“秦晉之好”、“雞鳴狗盜”等有名的歷史典故都發生在這一帶。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他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師,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竣嶺,橫跨寧夏、內蒙古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深峽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繞過風陵古渡調頭東去,一改桀傲不馴、狂蕩不羈的性格,展現出窈窕淑女溫文爾雅,黃河母親胸懷博大,慈愛祥和的另一面。這里河床地勢開闊,水流平緩,“來水之玄,去流屈曲,澄沈停蓄,不蕩不沖,溫文爾雅”,是最有黃土高原自然風光特點和觀賞黃河景色的理想之地。每到夏秋之季,站在黃河岸邊,可飽覽“不盡黃河滾滾來”的雄偉氣勢,翻騰的黃河水猶如千軍萬馬,跌宕沖撞,激浪揚波,其雄渾粗獷之勢使人胸臆壯闊,深感中華民族的豪邁偉大。冬春時節,三門峽大壩攔洪蓄水,黃河在這里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天然湖泊,端莊寧靜,風姿萬千,好似南國風光。從大禹渡乘上豪華舒適的氣墊船,上達汾、渭、黃三水交匯處,一路可觀賞有名的潼關要塞,黃帝戰蚩尤、女媧皇祖陵墓,雞鳴一聲聽三省的風陵古渡,舜耕歷山遺址,人類文明第一把圣火西侯度、匼合等古文化遺址,道教始祖呂洞賓延生圣地和元代建筑藝術瑰寶永樂宮。下達三門峽風景區,一路可觀賞天鵝戲水棲息的黃河中下游最大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圣天湖,老子傳徑布道的天下第一關函谷關,具有研究我國春秋戰國歷史和車輛發展重要價值的三門峽虢國車馬城?!坝A夏事,先游母親河”,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游人了解黃河,游覽黃河,觀賞黃河的共識、向往和追求。到大禹渡乘黃河旅游船,觀黃河風光,聽黃河故事,品黃河魚宴為廣大游客進行黃河游的一大樂事?!安坏近S河心不休,見到黃河情更迫”。
為確保黃河游不受黃河水位深淺的影響,大禹渡黃河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專門購回數艘氣墊船。該氣墊船由上海船舶制造公司、上海708研究所和上海飛機制造廠聯合研制,采用高科技將飛機技術與船舶技術相結合,為水陸兩棲型,有水上飛機之稱,運行靈活機動,適用性強,用途廣泛,在機器運行中,靠空氣的浮力和推力使船體安全平穩航行,可平衡越過3米寬的河溝,跳下1.6米高的陡坎,沖上30度的斜坡,在灘涂原地旋轉360度,在水面、沼澤、陸地可正常運行,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為國內外游客前來觀賞黃河,認識黃河,參加黃河游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大禹神像】
大禹神像于1990年復建于黃河岸邊的高崖之上,高12.33米,由175立方青石疊砌雕鑿而成,雕像上題寫的“大禹像”三個大字,是由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親筆手書,字體娟秀,法度嚴謹。雕像頭戴斗笠,身披錙衣,右手執治水工具耒,左臂平展外伸,雙目炯炯有神,俯視黃河,造型神采飛揚,頗具感染力,已成為大禹渡的標志性、紀念性的雕塑,也是黃河流域最大的一尊石雕大禹像。
【禹王廟】
大禹渡禹王廟是為祭拜中國歷史上平治洪患第一個取得成功的偉大歷史英雄——大禹而修建的。
大禹奮戰了十三年治理水患,把黃河、長江以及其他小的水利修好了,把泡在水里的一個國家變成了農業立國的國家,“我們今天這個國家,如果沒有大禹就沒有中華民族,沒有這個國家?!?/p>
大禹渡是大禹在黃河流域治水活動的中心地區。
公元前2100年間,黃河流域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大禹的父親崇伯鯀奉堯之命治理洪水,由于治不得法,只堵不疏,積重難擋,堤崩壩潰,造成更大災害,九年治水不成,被舜帝追究,命祝融殛(誅殺)鯀于羽山。在舜臣四岳推薦下,舜命禹為司空,付以治水重任。大禹領王命,遵母命,立志不負眾望,一定要治水成功。從此,大禹踏山刊木,觀察水勢,走訪納言,思謀治水之策。在大禹渡崖頭,他栽下一棵柏樹,作為確定高山大川的標記。在這棵柏樹下,他得到圣水觀音點化,悟得疏而導之的治水之策,就以此地為中心,調集治水大軍,在此安營扎寨,由此乘船上鑿龍門,下劈三門,苦戰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使治水取得成功。大禹治水在此地留下了寶貴的活動遺跡和許多故事傳說,當地人們為大禹的精神和功德所深深敬仰,就把大禹受神靈點化的安營之地稱為“大禹渡”,大禹為確定高山大川所栽下的那棵大柏樹被稱為“神柏”,神柏下的山峪被稱為“神柏峪”。為彰顯大禹明德,祈求福佑,安水鎮河,在神柏旁修建了禹王廟,燃香頌德,敬奉祭拜。據芮城縣志載:“禹導河,屯駐于此,后人思其明德,建廟于峪上,遂名彼渡為大禹渡,以顯圣跡,永不忘也?!鼻О倌陙?,日月歷久,風雨剝飾,荒害災侵,禹王廟數次損毀,幾經重建,迄今神柏下尚馀一尊大清道光四年立石的《神柏峪重建禹王廟碑記》。
現禹王廟為2005年在原址修復重建。廟宇南北布置,三殿依崖勢分三個平臺依次擺布,從山門入院拾級而上,經過殿到大殿,錯落有致,莊嚴雄偉,氣勢恢宏。正殿廣場寬闊,殿間玉階踏步,為廟宇之少有。更有胸圍六米的古神柏屹立偉岸,虬枝參天,聳立正殿廣場之側,為禹王廟平添諸多靈氣。
【山門】
山門位于禹王廟最低處的第三個平臺,座北朝南,仿清懸山五楹,釉瓦屋頂,畫梁雕棟。大門面向黃河,站在門前南眺,柏樹蔥蘢,綠濤如海。東、西、北三面環山,氣勢幽雅,令人心怡神馳。
【過殿】
過殿位于山門之上,大殿之下的中間平臺,猶如鑲嵌在半山坡的一顆明珠,依崖而建,歇山五楹,釉瓦屋頂,畫梁雕棟。殿前晉階106級,殿后晉級99級。入山門登過殿踏步緩上,瞻禹績聆治水禹渡奇觀。過殿內,布塑著大禹率眾治水的群雄塑像,墻壁上以泥浮雕特殊工藝講述著大禹治水的傳奇故事,不但可以觀賞到精美的藝術作品,而且可以領略到大禹治水的歷史艱辛,大禹精神的可佩可敬,大禹一生的纖陌經渭,大禹文化的久遠深厚和大禹渡歷史淵源和古老圣跡的博大高深。
【大殿】
禹王大殿位于禹王廟最高層的寬廣大平臺,仿清重檐歇山五楹,釉瓦屋頂畫梁雕棟,氣勢恢弘,輝煌莊重,是國內最大的一座禹王大廟。大殿廣場闊達二萬平米,石磚鋪地,典雅大方。大殿內供奉華夏圣祖、水利始祖禹王座像及四位近臣像,塑像飾錦,大氣靈動,望之敬憾。東西墻壁采用泥浮雕特殊工藝,展布禹王立夏建朝前后經理農桑,治理國家的歷史功績。大禹不但是平治洪患,萬世永賴的水利始祖,而且是中華民族建國立夏的開國之祖。他的治水功績與立國之功同輝,數千年來國人對之敬仰有加,尤在國泰民安,政通人和之時,思祖追宗,撫本溯源,更對大禹產生無限崇敬之情,故自大禹作古葬于會稽后,祭祀活動不斷,2006年,祭祀大禹陵的典禮和祭祀黃帝陵典禮一起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弘揚大禹精神,傳延中華民族之魂,祭拜禹廟禹王,是海內外中華炎黃子孫不息的向往和愿求。
【神柏】
神柏位于大殿廣場東南崖頭之巔,樹齡距今已有4000多年了。公元前2100年間,大禹率命治水在此栽下其柏樹作為確定高山大川和觀察水勢的標志,并在此樹下覓得治水良策,由此乘船鑿龍門、開三門,終始治水取得成功。
該樹雄姿偉岸,蒼翠挺拔,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胸圍五人難合抱,冠若傘蓋,覆地半畝余,堪稱柏樹之王,是大禹治水的歷史見證,是庶民百姓的護佑神靈。樹高14.6米,胸徑1.53米,胸圍6.8米,投影面積27.3米,稱為“神柏”。因該樹有兩大枝干朝西斜向延伸,猶如高昂的龍頭,故又名“龍頭神柏”。 數千年來。風雨如磐,滄桑變化,神柏依然巍巍獨秀,愈老愈茂,一片蒼翠。當地百姓常在神柏樹下祈福求佑,朝拜神靈,焚香燃鞭,尤其是逢年過節,前來朝拜、供奉、布施的人絡繹不絕。歷朝歷代,許多文人墨客對神柏題文賦詩,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作。
【禹廟“滴水臺階”】
禹廟滴水臺階位于禹王廟山門和過殿之間修建的106級臺階,為了紀念大禹壽辰106歲所建造,又被稱為“長壽路”臺階。奇妙的是,人在臺階上行走時,站在臺階上面,能夠聽到臺階上傳來“叮咚,叮咚”的滴水聲,眾說紛紜,神乎其神。
為了科學的解釋這一現象,中央電視臺CCTV-10《科技之光》欄目組與20101年5月專程對大禹渡水滴現象進行了拍攝,同時邀請了多位專家共同進行研究,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建筑聲學專家燕翔教授及其研究生王旭光,他們攜帶專業聲學儀器對臺階進行了實地測量。檢測結果為,此現象源于一種特殊的聲學波動現象,被稱為“倏逝波”,非常罕見,目前僅有墨西哥的瑪雅金字塔有異曲同工的現象。
【合林寺】
大禹渡合林寺又稱神柏峪合林寺,是河東大地影響深遠的古寺院之一。合林寺初建于宋神宗年間,恢復重建于2006年。據史料和碑刻記載,前人為祈求幸福平安,河水安瀾,洪水不再泛濫沖田毀地,舟楫上下不被陷溺,渡河安全,干旱時節普降甘霖,解莊禾人畜之困,在黃河岸邊恭塑了救苦菩薩圣水觀音和水官大禹兩尊神像,面河而立,并修建了觀音寺和禹王廟,以求佑祈拜,朝水、祈雨、鎮河?!按浩砬飯?,常祀不忒,神賜遐福,人慶安泰?!倍珊涌腿撕蜕藤Z客戶云集,祈福求佑的信眾和各項民間活動不斷,香火鼎盛,芮城、平陸、永濟、解州、和黃河南岸的靈寶、陜州、潼關、三門峽等周邊地區的人們絡繹前來焚香朝圣祈拜。住持廟院的僧眾聚居者甚多,最多時達300余人。因禹王廟和觀音寺毗接相連,比丘和合一處,眾木相依成林,故取名合林寺。
合林寺以觀音院為主要建筑,主供奉觀世音菩薩,觀音院內不但安奉著從緬甸佛國迎請的漢白玉觀音打座神像一尊,觀音救苦濟難的化身像18尊,可以滿足廣大信眾對觀音菩薩的各種祈拜愿求,而且在觀音廣場雕塑一尊靈動妙顯圣水觀音鑄銅站立神像,慈祥莊嚴,神圣威儀。蓮臺奇妙花開,佛像靈動顯現,寺院噴泉層林,山河趣味流暉,鐘鼓警世,香云降瑞,圣水結緣,梵音諦真,眾僧朝圣,臨此仙境,給人以快樂、清靜、覺悟、美好、幸運、吉祥、得福的享受。
景區地址:
芮城縣縣城東南十公里處
景區網址:
http://www.sxhst.com
景區開放時間:
旺季時間(每年3月1日至10月底):8:00——19:00
淡季時間(每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底):8:00——18:30
景區收費標準:
1、門票費用:
成人門票價格48元每位;
兒童1.2m以下免費,1.2m—1.4m門票價格24元每位;
門票包含項目:禹王廟大殿、龍頭神柏、九九天梯、過殿、滴水臺階、合林寺、圣水觀音、狀元橋、千仙洞、定河神母、水利工程)
2、門票日常優惠政策:
相關證件(老年證、軍官證、殘疾證)的門票政策一律嚴格按照旅游局下發文件執行。
3、二次消費項目:
氣墊船:船票價格80元每位;
羊皮筏子:船票價格60元每位;
快艇:船票價格60元每位;
羊皮筏子和快艇套票100元每位;
4、導游費用:80元每次
5、景區小交通:10元每位
景區交通指南:
一、自駕路線:
運城方向: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曹風線—建東路口—禹渡黃河風景區
臨汾方向:臨汾—濱河西路—迎賓大道—G5京昆高速—S75侯平高速—S7501運城繞城高速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曹風線—建東路口—大禹渡黃河風景區
太原方向:太原繞城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侯平高速—運風高速公路—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芮城東—曹風線—建東路口—大禹渡黃河風景區
三門峽方向:G209—曹風線—S239—曹風線—建東路口—大禹渡黃河風景區
靈寶方向:G310—連霍高速—曹風線—洞賓西街—S337—永樂南路—大禹渡黃河風景區
西安方向:西安二環東路—連霍高速—西潼高速—秦東高速—曹川線—洞賓西街—永樂南路—S337—大禹渡黃河景區
二、客車路線:
運城方向:運城汽車站——芮城汽車站
太原方向:迎賓汽車站——芮城汽車站
三門峽方向:三門峽汽車站——芮城汽車站
西安方向:三府灣汽車站——芮城汽車站
三、公交線路:
乘坐602路——禹王廟下車
景區票務及咨詢電話:
咨詢電話:18735960055 18735960066 票務中心電話:18735960055 18735960066
旅游提示:
1、游客入園一人一票,門票限當日有效,出園后如重新入園需重新購票,已售門票,概不退換。
2、愛護景區的環境衛生,做文明游客。
3、愛護景區公共設施,不在公共設施上亂涂亂畫。
4、游客在游覽和拍照時,如損壞園內綠化,景區有權要求賠償。
5、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禁止野外用火。
6、請照顧好同行的老人和小孩,小孩不得單獨行動。如出現意外,景區及相關公司恕不負責。
7、對于因游客違反景區相關安全規定或游客自身的疏忽過失所引起的事故,景區及其相關公司恕不負責。
8、游客購票即視同認可本《游客須知》的內容,如有疑問請咨詢工作人員。
上述條款解釋權歸山西恒圣通大禹渡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所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